1.资金时间价值的折现问题谁可以简单阐述一下,不明白怎么折现(付例题)

2.会计中的取得成本、入账成本、入账价值

3.“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这句话怎么理解?

4.资金时间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00字

5.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资金价值可以用什么来表示_会计问题资金价值

1.货币资金是停留在货币形态,可以随时用作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资金。按其用途和存放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

2.基本特点。货币资金是资金的原始形态,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是购买与支付的必要手段,它具有普遍可接受性和最强的流动性。

企业货币资金流量和拥有量,标志着其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也是投资者分析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必须重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监督。

-------------------------------------------

3、现金收支的规定:

①、企业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有困难需与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②、企业库存现金限额不足时,应从银行提取现金补足限额,不得坐支现金;需坐支现金应报开户银行,并经核定批准,并在事后将坐支情况上报开户银行。

③、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应注明用途,同时应由企业财会负责人签章。

④、因特殊情况必需使用现金支付时,需经银行审核后,可以支付。

⑤、单位购买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一律采用银行转账方式。

4、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⑴、钱账分管制度:注意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挡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⑵、现金开支审批制度:“明确企业审批制度、明确各种报销凭证、确定各种现金支出的审批权限”。

⑶、现金日清月结制度:要求出纳人员对当日的现金收付业务全部登记现金日记账,结出账面余额并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

按月结账并定期进行现金清查。

⑷、现金保管制度: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库存限额;不得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分类保管纸币和铸币。

------------------------------------------

资金时间价值的折现问题谁可以简单阐述一下,不明白怎么折现(付例题)

股东投入资产价值高于注册资本处理是差额应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实收资本

贷:资本公积(银行存款或现金-实收资本 的差额)  实收资本(Paid-in Capital)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的各种财产,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是企业据以向投资者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中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实收资本应当与注册资本一致。企业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本数额增减超过20%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会计中的取得成本、入账成本、入账价值

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房主提出三种付款方案:

(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20万,连续支付10次,共200万元;

[(2)从第5年开始,每年末支付25万元,连续支付10次,共250万元;]

(3)从第5年开始,每年初支付24万元,连续支付10次,共240万元。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即最低报酬率)为10%,你认为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

方案(1)

P=20+20×(P/A,10%,9)

=20+20×5.7590

=135.18(万元)

方案(2)(注意递延期为4年)

P=25×(P/A,10%,10)×(P/S,10%,4)=104.92(万元)  

方案(3)(注意递延期为3年)

P=24×(P/A,10%,13)- 24×(P/A,10%,3)

=24×(7.103-2.487)

=110.78(万元)

该公司应该选择第二种付款方案。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这句话怎么理解?

入账价值就是实际花了多少算多少,取得成本就是单单买这个花的钱,其他的不算入成本的一律不用管,就是你计入凭证、账本的成本,也就是你的会计成本,该用语区别于“计税成本”。

一般情况下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就是其入账价值,也就是初始入账成本。

成本与入账价值的区别:

举个资产的例子,比如购置一项固定资产可能发生购置费用、差旅费、保险费、安装人员工资、相关税费,这些都是成本,但并不都能组成资产的入账价值。例如差旅费就进入当期费用了。

扩展资料:

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指在人力资源取得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

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相当昂贵的,尽管招聘与录用成奉在人才市场上已有大幅下降,但还是很高的。因为它的计算中还常常包括寻找过程,面试、支付代理费以及重新安置和培训新员工等成本:尽管选择决策并不是不可逆转的。

但一旦员工被雇用,即使其业绩勉强合格,也很难辞退他。因此,公司在获取人力资源之前应认真考虑以下成本控制策略;当然,这些控制策略有时也不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的控制,有的涉及到整个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策略。

入账成本

有些企业将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等成本项目。如企业为调节基建工程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通过人为多计或少计辅助生产费用的错误做法,达其目的。例如某生产企业将自营建造工程领用的材料。

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费”

作“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这样处理,把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了成本、费用,虚减了利润,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入账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存货的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借:投资收益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资金时间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00字

只要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是资金运动也就是价值运动。

那会计的对象其实就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

想想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定义,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那会计监督,监督的又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其实,对于“会计对象”这个词只不过是把之前你学的那点东西做了个总结性的说明。

会计的定义引申出了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引申出了会计对象,会计对象引申出了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引申出了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引申出了会计账户。

这门课是由浅入深的,不停的总结,分析。学的时候每看完一个知识点,都要把前后连在一起想一下。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货币时间价值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货币时间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了我们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实质。但是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并没有用到“时间价值”这个概念,但他揭示了所谓“时间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变化形态是“资金——商品——资金”。企业首先将一笔资金投入生产,用于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必需的资源,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送到流通领域销售出去,最终获得一笔资金。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换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创造了补偿其劳动消耗所必需的价值之外,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使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大于初投入的价值,因此,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资金大于投入资金,即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有了一个增值,即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个增加的价值,这部分增加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可能由“时间”创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创造,只能由工人的劳动创造,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就算有一大笔资金也不会产生时间价值。这也告诉我们,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没有时间价值的,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后才能增值,因为货币时间价值既然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闲置不用,也就是企业未将资金投入生产,没有必要的生产资源,工人怎么可能创造剩余价值,那又怎么可能产生时间价值呢?由此可见,多出的十元钱是由于银行将其存款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增值即货币时间价值。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不论在我们的个人理财还是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财务策划中,时间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举个例子,黄某于199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车事故中死亡,享年53岁。他的家属起诉另一辆车的驾驶员行为上疏忽,他们要求赔偿的主要依据是:如果事故没有发生,黄某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如果黄某在1996年工作,他的年工资收入是60 000元,而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为准确计算黄某失去的收入的现值,我们需要做几个假设:第一,在以后几年内,黄某的工资按照固定的比率增加。第二,黄某能活到退休,不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2003年底退休时,黄某失去的收入的贴现值是:PV=A+A(1+g)/(1+R)+A(1+g)/(1+R)+…A(1+g)/(1+R)。其中,A是他1996年的工资,g是工资增长的年百分率,(因此A(1+g)是他1997年的工资,A(1+g)×(1+g)是他1988年的工资等)。至于g,我们采用过去十年航空公司飞行员工资的平均增长率8%,对于利息率R,我们采用政府债券的利率,在1996年大约是10%,则黄某失去的工资计算如下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用现值计算的失去的工资为450 540.41元,如果我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计算收入的现值,而是直接计算失去的工资,则黄某的家人所得到的赔偿额是60 000×7=420 000元,远远小于450 540.41元。 2.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 企业的财务筹划方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推迟付款,加速收款”,这里面体现出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而时间是货币资金产生时间价值的前提,现在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样的问题:丰远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大型机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集团。2000年3月,该集团拟扩展业务,欲投资9 000万元研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床。企业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设立甲、乙、丙三个独立核算的子公司,彼此间存在购销关系。甲生产的产品可作为乙的原材料,而乙生产的产品全部提供给丙。经调查预算,甲提供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每单位10 000元(此处一单位指生产一件最终产成品所需原材料数额),乙以每件15 000元提供给丙,丙以20 000元价格向市场出售。预计甲为乙生产的每单位原材料会涉及850元进项税额,并预计年销售量为1 000台(以上价格均不含税),在第一套方案下,每年应纳增值税额是850 000×3=2 550 000(元)。第二套方案,设立一综合性公司,设甲、乙、丙三个部门,基于上述市场调查,可求出该企业大致每年应纳增值税额20 000×1 000×17%-850×1 000=2 550 000(元),其数额和上套方案一样,看似效果一样,其实不然,这里对两套方案进行分析,首先假设最终对外销售的产品为1 000件,共分四期销售: 第一套方案:甲经过一个周期后将第一批产品移交乙,乙再经过一个周期的加工后移交给丙,丙再经过一个周期的加工后对外销售,下表分析甲、乙、丙三个公司缴纳的增值税及其现值,假设周期利率2.5%。 第二套方案下产品在移交的时间尚不变,但是缴纳税金的时间上产生了变化,只有在丙部门对外销售时集团收入才实现,此时才缴纳增值税。 由此可得,第二套方案缴纳增值税的现值比第一套方案下少了5 505.1元,因此丰远集团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当然会选择第二套方案。 三、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主要包括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主要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 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而且计算简便,但是,它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严重的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其次,决策者以回收期作参数,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会计收益率法也比较通俗易懂,计算也不复杂,但它没有采用现金流量观,并与回收期法一样,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把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其决策可能不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时间价值,将投资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折现率)进行折现,使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可比性,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对投资盈利的不同作用。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货币时间价值,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则应拒绝。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采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以贴现法为主,以非贴现法为辅。 补充一点,由前例可以看出,现值法、净现值法与获利指数法的结果有时会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投资额不同,投资收益的绝对与相对数之间有差异。在对几个独立方案进行评价时,我们多采用获利指数法,运用它对独立方案的投资效率进行排序,弥补净现值法不能在几个独立方案之间评价优劣的缺点,而在互斥方案的选择中,则应以净现值为准。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不管是个人投资决策,还是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时刻谨记,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做科学的投资决策。

1、会计计量属性的已有成果

按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思路,会计计量属性包括五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价值类型指导意见征询意见稿中指出:在符合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时,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一般而言等同于本指导意见下的市场价值;从评估的角度看,会计准则涉及的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余额、现值或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理解为相对应的市场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类型。但我个人认为并不能简单地将这段话理解为对应的评估价值类型就是相应的会计计量属性。前面我们已经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评估价值类型,下面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会计计量属性,然后再对二者作一些比较。

会计工作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确认、计量和报告。通俗地讲,确认要解决的是应否将一项会计要素予以记录和报告以及何时予以记录和报告的问题(按照比较规范的说法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应否记录和报告以及何时记录和报告),计量要解决的是应该以什么数量(包括以何种形式数量以及多少数量)进行确认的问题(即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而报告则是综合反映会计确认和计量成果的工作。而会计地确认合计量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一个解决质的问题,一个解决量的问题,而报告的质量基本由该二者决定。所以会计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之基石。而会计计量通常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是要解决以多少金额确认入账的问题,而后续计量主要包括折耗和摊销、后续支出入账、资产减值、终止确认转销、以及价值变动调整等。而对这些方面的确定,就要运用上述的计量属性来确定如何恰当计量。

再回头从基本面来说,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有诸多内涵前提在里面,首先是会计应该有一个基本目标要明确,那就是财务报告要实现什么目标(我国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为此展开的会计核算(即确认、计量和报告)有四个基本假设,或称会计的四个基本假定、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对此在理论界存在认识分歧,有人认为还应该有其他几个基本假设);而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基础,即权责发生制;其次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企业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因而应该有一些关于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如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有关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会计要素在确认时,均应满足相应条件。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最后,就是财务报告,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

归根结底,会计信息的提供是通过财务报告为载体,而不是具体的会计账簿更不是原始凭证。但只有每一笔业务、每一张原始凭证的处理都遵循了公认会计原则,所形成的财务报告才有可比性,才能为决策提供可用信息。而会计计量属性所起的作用就是让会计计量行为规范,可比,明晰。

简单来说,会计计量属性所要做的就是要求企业以恰当的价值(也许应该称为数值,因为历史成本下账面价值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是真正的价值)确认、报告交易和事项。

2、对比举例说明

A公司以每平米10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面积12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作为下设网点的办公场所,各项费用支出50000 元,装修150000元,那么在A公司账簿上登记的该商品房(即资产)的价值就是1450000.三年后,这套房子的市价已经涨到1600000元,但A 公司只能将其作为影子价格,而不能修改账簿记录,充其量做一个被查记录。我们说,①A公司记账采用了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而当前的市场价值体现了它的(会计角度的)公允价值,②如果A公司打算把这套房子出租,每年可以取得12万元租金(为方便起见,假定租金为税后净租金收入,且保持不变),假定按6% 的折线率来测算,预计40年的年金现值为180万元,这80万元可以视为该项资产的现值;③A公司在出租该房屋一年后,因资金需要,不再继续出租,而是准备出售,该房屋账面价值为130万元,但此时因为规划原因,预计该房屋仅能以100万元的价格售出,因此公司决定暂不出售该房屋,而继续出租。这是企业可以按可变现净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种情况下所采用的计量属性是可变现净值;④A企业在资产清查中发现一项没有账面记录的房产,办理相关手续后以重置成本 20万元净值入账,这种情况下所采用的是重置成本计量属性。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是受到限制的,而非可以任意选择或替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而按照会计理论,通常情况下,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

由此可见,会计计量属性与评估价值类型是不同的。而不同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⑴、目的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会计计量属性归根结底是为企业会计确认和报告服务,而评估价值类型是为特定交易服务。换言之,会计计量工作大多数都是在没有交易背景情况下进行的,尤其是折耗、减值等后续计量。

⑵、前提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多是以持续经营等为前提,而评估价值类型的确定则要视交易背景而定,也就是说通常是有现实的交易作为前提的(虽然估价所基于的通常是虚拟交易)。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会计计量的前提是持续使用,而评估价值类型选择的前提是终止使用。

⑶、基础不同,会计计量的基础是历史成本,而评估价值类型并没有严格一致的基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市场价值,其他的价值类型莫不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但事实上,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在评估中,市场价值和历史成本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时的市场价值可能随即称为历史成本,现时的历史成本其实多数都曾是市场价值。

⑷、原理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原理是要求以真实可靠的历史数据为凭,而评估价值属性的原理是假设交易,无论是否因真实的交易为背景的评估,选择价值属性时都以假设交易为基础,大多数参数的选取都是假定性的。

⑸、适用性质不同,我们说评估价值类型包含的诸多因素都具有假设性,而会计计量属性所包含的因素通常要求有据可查。如果将二者联系起来放在同一项有现实交易背景的经济业务中,我们就会注意到,现实的交易对会计计量而言是前置的原因,对评估而言则通常是后续的目的。虽然我们也常常在评估中收集现实的交易案例,但这是为了构建所预期的(设定的)现实交易的估价模型,而不是其本身。而对于会计计量而言,100种先进的估值技术所确定的评估价值都还是不如一个实际交易来得真切,在很多时候,评估和会计计量的关系好像是一项现实交易的马前张保、马后王横虽然他们在量上可能相差无几,但事实上有着质的差异。

⑹、不同类型的选取优先次序不同,在会计核算中,准则强调历史成本优先,而评估价值类型的确定不具有这样的优先次序,而是视评估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⑺、相同或相近概念的内涵不同,比如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的公允价值,在评估中则不是一种价值类型,而是对所有评估结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统称。还有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的现值,实际上不是一种计量属性,也不是一种价值类型,而是一种计量技术或者确定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

⑻、约束性不同,会计计量属性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实际也是一个基本的约束,而评估价值类型并没有类似的约束性,而是因评估目的而选定。

但会计计量属性也与评估价值类型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我们简单归纳一下。

⑴、会计计量可以借助评估结论。有些情况下,比如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上可以采用重置成本计量,这时就可以借助评估结论。

⑵、评估价值类型理论及其实践可以充分吸收和借鉴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已有成果。只要研究清楚了会计计量和评估估值的关系,并充分掌握了评估价值类型理论和实践操作规范后,就可以调动一切有利资源为估值服务,那么与之关系密切的会计学体系以及财务会计等会计学科的已有成果肯定可以为评估提供营养。比如对成本构成的认识,还是会计学科更为系统而深入,这样评估价值类型理论研究就可以直接借用其已有成果。而且事实上除了会计学以外,再也没有一个其他的行业的基础理论会与评估学如此关系密切。

⑶、会计信息可资评估借鉴;这可以是指单独某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也可以是一个行业的财务统计信息,更可以是某一类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具体评估项目的价值类型选择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料。

3、一个简单的结论

如果我们想要简化问题,我们可以说评估的价值类型与相应的会计计量基础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甚至为了得出特定评估价值类型基础上的评估结论可以通过与相应的会计计量模式相同的手段,依赖相同的基础资料,但不能说两者就是一回事。

当然,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将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失为一种高举高打的高招,但作为专业人士,我们应该能区别两者的不同,两者最基本的区别是针对特定项目而言,评估价值类型具有一般性,而会计计量属性具有个别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会计计量属性所针对的资产或者负债的计量通常是以历史数据为依据,一定意义上说是“存在即合理”,而评估价值类型所基于的是作为资产的一般性特征而非个别特征,可以反过来理解为即使是针对特定资产进行评估,仍然要有“合理才有必要存在”的内在思想,一个是以果为因在一定意义上,所有发生的数据都具有不可更易性不限于历史成本,所以前一个经济事项的结果可视为后一个经济事项的原因,因为它发生了。而另一个是以因求果,也就是假定有某种理由,从而导致一个或者若干个结果。

我们举例说明,一项设备价款100万元(含税),运输费用10万元,企业的会计确认价值110万元,无论哪个会计来处理这笔业务都是如此。但评估时评估师发现,企业是用汽车运输,所以运费比较高,如果用水运估计费用可以降低到5万元,且时间上相差不大。那么评估时应该如何确认运输费用呢?这里就存在了一个实际发生、可能发生和应该发生的问题,会计计量中更多以实际发生为原则,而资产评估则以最可能发生为原则。

再比如,会计上即使以现值或者所谓的公允价值计量(如减值测试时),通常也是以不改变用途为前提的,而评估时通常要发现最佳用途,这样以来二者会在结果上相差很大。反过来说,当我们是进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时,就应该注意持续使用这一前提,而不能随意假设更佳的用途,虽然这样通常可能会使资产表现出较高评估价值,但这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所以这种情况下,会计计量属性与评估价值类型虽有对应关系,但本质上有较大差别。